教堂是教会举行礼拜的场所,《圣经·旧约》记载了教堂的雏形:约在公元前1450年,犹太人在摩西的带领下出埃及,众人就 “用皂荚木镶金叶,棚用毡皮精饰”,修了一座圣帐幕以敬拜上帝。
基督教艺术,经历了从早期的“巴西利卡式”到中期 的“拜占庭艺术”、“加洛林艺术复兴”、 “罗马式”、“哥特式”,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改革时期、殖民化时期。20世纪,从德国魏玛开始的包豪斯工业艺术运动,基于当时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改变,进而影响到教堂建筑的设计造型改变。
随着浙江教会的复兴,基督徒人数的增长,使浙江教会对教堂建筑专业化、美观化设计有着极大的需求。同时,沿海地区教会包容开放的态度,对于教堂建筑突破传统风格化设计的追求,使得浙江有了许多极富设计感,又具有地域特色的个性化教堂。
本文精选了4座由浙江大学UAD设计,惊艳了建筑界的基督教堂。这四座教堂分布在浙江各地,建筑面积大小不一,设计风格各具特色,有江南水乡的青砖墙小教堂,有超现代的国际化大教堂,有融入山景的乡村教堂,也有浪漫抽象的海岛教堂。
1.浙江嘉兴市 · 天凝基督教堂
教堂地址:浙江嘉兴市嘉善县天凝镇西埭
设计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用地面积:2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2128平方米
2.浙江宁波市 · 国际礼拜堂
教堂地址:浙江宁波市东部新城会展路以北
设计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面积:20944.2平方米
宁波国际礼拜堂,位于宁波东部新城福庆北路与会展路交接处东北面。
整个项目计划包括一座能容纳3000人的主教堂、容纳500人的国际堂以及其他配套设施,总用地面积11296平方米,建筑面积20944.2平方米。预计该堂将于2年内建成,总投入8千万元人民币。
3.浙江宁波市 · 象山县信德堂
教堂地址:浙江宁波象山县西谷路90
设计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面积:6100平方米
清光绪元年(1875年),英国循道公会的一个分支差派传教士Swal low来到宁波象山租房,借开医院施医之名,传扬福音发展信徒事工。从此象山丹城这块福音荒地,福音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结果。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公会先后在黄家桥以白银180两先购地一亩,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建成丹城黄家桥教堂。
1999年5月,教会购买西谷湖路原象山第一汽车运输公司部分房屋。改装成一座可容纳800多人的聚会场所。大堂的西南角新建了厨房、膳厅,占地3687平方米,总投资200万元。
2007年,拆建新堂。经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于2007年1月16日动建,经过信徒二年多的齐心努力,一座总投资2400多万,建筑面积6100平方,能容纳近2000人,功能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古典与现代交融”的教堂,于2009年5月13日落成。教堂由宁波范爱侍老牧师起名为“信德堂”。
教堂建筑呈长方形,长58米,宽34.5米,高18.9米。高高的十字架由“双塔”托起,高达50米。远远望去信德堂犹如一艘“方舟”,昂首面向东方。信德堂的设计不乏时代性,突出十字架的中心位置,充分运用光,尽力达到和谐。设计努力体现信仰传统和理念,庄严雄伟,风格独特,有别与世俗的其它建筑物。
4.浙江舟山市 · 岙山教堂
教堂地址:浙江省舟山市长峙岛东南侧小山脚
设计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
舟山的天空受海岛地域气候特征的影响,阳光时常穿越云层在大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设计师在实地调研时,抬头望去,倏忽间一束耶稣光洒落,照亮了山头,如同遇见了西奈山顶的上帝一般,让人震撼,这给设计带来了启示。
因此,将斑驳光影洒在场地中小山头的场景,深化并凝练成为摩西在西奈山领受十诫的场所;结合山体特征以及舟山特色的渔船造型,营造出庇护心灵的方舟形教堂;通过上山,领受,并下山传扬福音的流线设置,体会圣经故事中的历史和变迁。
洒落山顶的天光,引导人们从教堂沿着与山体蜿蜒相接的本地特色的石砌步道攀登上山。圆弧形的教堂贴合了原有地形的等高线,并在二层高度自然与步道相接;曲面的屋顶亦与山体走势契合,使屋顶与山体融为一体;而山脊处的平地为山顶广场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石砌圆形的广场呼应了日光洒落的形状,被簇拥在山体的植物中,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