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News

个体崛起 梦想重生 —谈税收社保新政对建筑设计行业未来格局的影响

  • 发布时间:2019-09-19
  • 作者:华汇设计集团董事长 袁建华
  • 阅读次数:1649

导言:行业新生态下,原有发展逻辑已不再适应急遽迭代的发展格局,“压力大”、“招人难”成为工程设计行业的现实之困。 作为人才密集型企业,建筑设计行业属人本经营,“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但放眼当下,行业企业似乎陷入了招人——流失——继续招人——再度流失的“招聘怪…...

行业新生态下,原有发展逻辑已不再适应急遽迭代的发展格局,“压力大”、“招人难”成为工程设计行业的现实之困。  

作为人才密集型企业,建筑设计行业属人本经营,“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但放眼当下,行业企业似乎陷入了招人——流失——继续招人——再度流失的“招聘怪圈”。如何招人、留人,成了行业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而用人成本之高更是其中不能承受之重。

近年来,我国的税收、社保政策持续演进,营改增、国地税合并、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等给行业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营改增”避免了重复征税,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管理、行业协作,并对企业税负、财务审核、票务管理等提出了新要求;以大数据著称的金税三期则将纳税人几乎所有的经营行为都纳入了监控范围,虚开发票等违规行为无处遁形。而2019年一大波社保税征、个税改革,更是宣告了最严征管时代的到来,企业用工理念、价值和模式都亟待重塑。

根据社保税政新规,2019年1月1日起,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所有企业均需以员工实际工资总额为基数缴纳社保。社保缴费基数全覆盖,对企业特别是人本经营的建筑设计行业企业冲击巨大。

从营业税时期到增值税时代,伴随企业发展的是税费路上的负重前行。营改增后,若按企业利润与股东分红,红利税为20%,企业所得税为25%,税负达40%;若按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是3%-45%,社保平均缴费比例约30%-40%。不管是个人所得税加社保费,还是企业所得税加红利税,都在40%以上。究竟是多分点红还是多发点工资,让大家抉择两难。

以年薪制招聘百万年薪(税后)的高层次技术人才为例。根据社保新政,企业须以工资总额基数,为其缴纳社保费用并需还原为含税收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也即该高层次人才要拿到百万年薪,企业还要为他支付近80万元个税及社保费用,企业为聘用他实际成本支出达180万元。这180万元的成本,企业能够承受吗?负担加倍,企业还敢招人吗?

税收、社保新政下,行业企业面临的痛点无外乎人、资金与风险。痛定思痛,各方在致力薪酬重构、财税筹划、用工模式和用工成本优化的同时,当务之急是拨开云雾、瞩望未来。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为什么人才经常流失,比例还越来越高?除了多元选择、同业竞争等现实因素,这归根到底是由人性决定的。马斯洛需求层次告诉我们,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自我实现,人人都渴望在有限的生命里实现自我价值,流动到价值最大化的地方,而不是被某个企业长期雇佣。这是本能,也是趋势。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就顺应了人性与时代。“双创”,不仅是号召大学生来创业,更是感召社会上的有志之士出来当老板。人各有志,不甘永远替人打工、渴望自己创业做老板是企业员工普遍的诉求,也是整个社会背后的逻辑。

当下的产业政策和行业顶层设计为喷薄欲出的“双创”大潮提供了可能。

今年,国家进一步出台三年有效期的小微企业扶持政策(财税(2019)13号),且扶持力度较以往更大。其中规定:在满足小微企业标准的前提下,公司利润100万元以下,企业实际所得税税率为5%;利润100万元至300万元的部分,企业实际所得税税率为10%。而过去,一般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这意味着,小微企业不需申报高新,即可享受按5%-10%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缴纳所得税。同时,现阶段月营业收入10万元以下或季营业收入3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可享受免征增值税。

这对小微企业无疑是重大利好,同时也开启了另一种合作可能。回到招聘百万年薪高技术人才的话题,原先雇佣他需要总计180万元工资加税收、社保。但若改为劳务合作,企业只需支付110万元成本,即可满足其百万收入的要求。两相比较,高低立见。

正如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行业形势亦复如此。过去,社会的经济细胞是由小企业聚合成大集团,今后则极有可能从大集团分裂为小企业,其中杠杆就是国家政策。

当下,行业顶层设计已经十分明朗,EPC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和建筑师负责制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模式。和医师的多点执业一样,建筑师负责制背景下的建筑师同样拥有这种可能。

事实上,2016年11月,住建部就发布了新版《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资质标准》,规定从2017年3月1日起,一名一级注册建筑师即可开设合伙制设计事务所。这意味着过去一个人受雇于某个设计院,而现在独立的建筑事务所可以跟多家设计院进行项目合作,参与全过程工程咨询或EPC工程总承包。开放的从业环境为暗潮涌动的“合久分”提供了丰沃土壤。

2016年,李克强总理关于“未来不再有公司,只有平台。未来没有老板,只有创业领袖。未来不会再有员工,只有合伙人”的观点,就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未来整个社会变革的方向。

在税收、社保政策的倒逼及产业政策、行业顶层设计的多重刺激下,去中心化的组织重启和形态重构呼之欲出。

瞩望中,未来整个社会的经济形态活力迸发:每个人都是独立经济体;企业只保留核心团队,大量的工作将通过合作分包来完成;绝大多数个人会是自由职业者或小型工作室,他们借平台与客户联系,联手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服务。

随之而来的变革趋势则是“组织”下沉、“个人”上位:传统公司消失,垂直平台诞生,大量自由职业兴起,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者或小微合伙人诞生;行业越来越细分,协作越来越完善;行业从同质化竞争到差异化共存,因为增值税时代合作成本越来越低,以差异化共存替代同质化压价竞争才是理想的生存之道。

万物皆有逻辑,关键是把握其中的变与守。建筑设计行业变化急遽,但四大行业特性始终需要坚守。一是人本性,设计行业是人本经营,需要尊重人性,以人为本。二是专业性,市场竞争归根到底在于专业能力,只有发扬工匠精神并且持续精进,才能从专业化走向产品化,形成各自的生态。三是地域性,工程建设经营过程中,始终要立足区域,注重人脉、强调服务。四是整体性,业主需要的是高完成度且价值最大化的产品,当下国家大力倡导的EPC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正顺应了这种需求,它们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互促共进。而这也代表了我们建设行业推进改革的初心。

行业人本性终究要通过体制、文化来落地。展望未来,我们体制文化的理想选择是事业合伙人。事业合伙人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价值为主导,构建同创共担的事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当下,很多公司都在力推事业合伙人,或者内部划小核算单元。这正是基于对人性的深刻把握,因为为自己干,再苦再累都是心甘情愿。所以,行业企业必须审时度势,倡导合伙人文化。

而随着雇员身份转变成事业合伙人,令行业企业不堪重负的社保税征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由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不再是常规劳动关系,劳动者的报酬将从工资薪金转变为经营所得,企业既无需再负担高额社保,曾深受“束缚”的加班费、年休假等各种问题也将不复存在,从而以“脱蚕”方式降本增效,保障合伙双方的共赢。

商业模式的理想路径则是平台与合作。随着合作成本的降低,未来传统设计企业将主要向三类平台化企业定位转变:一是全国性行业大平台,一如当下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行业平台。二是拓展过程中产生的区域性行业平台。三是深耕过程中形成的专业平台。在协作越来越紧密的新格局下,三大平台之间亦将分工合作、共享多赢。

除了以上三类平台企业,未来行业格局中尽领风骚的则将是设计事务所。在西方国家,设计事务所是主导模式;在中国,设计事务所制度虽然早在1993年就开始试点,却发展缓慢,至今不到300家。但在个性释放、政策利导的今天,中国建筑设计事务所的春天已经到来,2019年开始的三年内,或将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舞台已启,静候主角。可以预见的是,一些有能力的设计师将会从大院离职出来成立事务所,中等规模设计公司或将裂变为小微事务所,曾经的三人事务所或会分立成一人事务所,前几年在行业下行时跳槽到地产公司的设计人员可能回归开事务所,在校专业教师可能兼职开事务所,一些海归人员可能回国开事务所,而一些曾经的挂靠团队也可能从后台浮出来自立门户。此外,更多类型与背景的创业者或也将揭竿而起,成为舞台一角……

设计事务所作为更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更符合人性、也更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税负压力的自由职业,将成为更多人的选择。而平台能做的,就是给崛起中的个体提供创造价值的机会,然后相互赋能、共同成就。

生态重构,人性解放,梦想复燃,希望重生——建筑设计行业个体崛起的时代已然到来。这是最好的时代,人人都能崛起,一切皆有可能,让我们共同去拥抱!

 

 

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2019年第8期

评论


全部评论